張大千 巨然晴峯圖
設色紙本 鏡心 1947年作
款識:居然晴峯圖。丁亥閏二月朔臨似,恂候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弟張爰。
鈐?。?/span>張爰之印、大千
117×49cm
古意今情——金秋洽購展于2018年11月18日在絲路華興藝術中心隆重開幕,本次展覽涵蓋了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幾大題材,囊括了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蔣兆和、錢松巖、黃胄、于非闇、黃永玉等名家的總共200余件佳品,精品薈萃。此次規模的展品具有極高的系統性和代表性,觀眾可以從中了解大家的風格特色與藝術成就。絲路華興藝術中心的藝術活動一直持續到十二月末,為關注藝術品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奉獻了一場頂級的藝術盛宴。歡迎廣大藏家蒞臨賞鑒,與四海賓朋共饗藝術之美。
張大千一生極推崇北宋四大家,其中巨然也是張常常臨摹的畫家,《晴峯圖》是巨然的代表作,張大千借宋元人筆墨意趣,融以巨然長披麻筆法,所創作的《巨然晴峯圖》為其山水畫佳作。該圖山石皴筆長而柔密,氣格清潤,山頭勾畫些明凈的卵石,焦里破點,更顯精神。山間林木以淡墨勾干,濃墨點葉,數重樹林將山勢推高推遠。山谷林中草屋數間,曲徑相通,精點人物,更顯山谷的幽深而又不迫塞。山腳水邊,用細筆剔出風蒲小草,扎住坡岸的水腳……整幅畫用筆圓潤柔和,色調清雅,積染明凈而又渾厚,密林重山,層次分明,曲徑通幽,引人入勝。
張大千 雙壽圖
設色紙本 鏡心 1983年作
款識:蓬萊弱水三千里,金母蟠桃一萬年。鳳鳥自歌鸞自舞,直教啣到壽杯前。七十二年元月十二日敬為蔣老伯母湯太夫人九秩,設帨令辰寫呈奉祝。愚姪張爰偕室徐雯波肅拜。
鈐?。?/span>西川張爰、癸亥、金石同壽、長共天難老、云璈錦瑟爭為壽
108×54cm
展覽:千年水墨 百年傳承 ——中國書畫經典作品展 ,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新華社亞太總分社,2015年10月15日-17日。
出版:
1.《嘉德二十年精品錄》近當代書畫卷·三,第1058頁,故宮出版社。
2. 《千年水墨·百年傳承》中國書畫經典作品展,第48頁,新華社亞太總分社2015年。
3. 《張大千先生詩文集》卷·三,第217頁,故宮博物院1993年3月1日。
張大千曾說“花卉當然要推宋人為第一,畫的花卉境界最高?!笨芍獜埓笄М嫽ɑ芩谕_到的境界。1930年代中期開始,到1957年目疾之前的約二十年間,是他工筆花鳥的高峰時期?!峨p壽圖》全仿宋人折枝寫生,枝干花葉皆以細線勾勒而成,不事皴擦,而各得其質感。對壽桃的處理,從桃子的盛開,大小,朝向四面展姿。設色亦各如其分,從枝干的赭中帶青,花葉的墨綠,無不畢現物情、物理與物態。此折枝的寫實,猶如植物圖譜般精確,又能兼得筆墨精妙的趣味,雖出于寫生,而實有勝于自然者。
張大千 牡丹
設色紙本 鏡心 1979年作
款識:晏起還嗔中酒時,玉牌分得牡丹枝?;ㄏ伦哉{新樂府,寫烏絲。付與紫衣傳別院,夜來翻入管弦吹。賺得老夫重醉也,有情癡。眉公擬破浣溪沙。八十一叟爰,六十八年三月摩耶精舍有友來,歌此詞,春園染毫寫之。
鈐?。?/span>張爰私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大千毫發、春常好、己巳己亥戊寅辛酉
83×45cm
牡丹以華貴著稱,唐代更譽為國花,其花容端妍,色澤絢麗濃艷,世人尊為花中之王。宋代院體畫把工筆牡丹細分為佛頭青、照殿紅、潑墨紫三種。牡丹雖美卻極難畫好,若只重妝彩秾艷,必定俗麗不堪,尤其是畫工筆牡丹,更易刻板僵滯。張大千畫花卉原本是取法于元明文人寫意風格,但自1943年從敦煌臨習壁畫歸來后,開始轉變畫風,致力于精筆工細、賦彩妍麗的畫法、直朔唐宋諸家,所作牡丹較宋之前賢,別自俏立,獨成一家。
齊白石 和平
設色紙本 立軸 1952年作
款識:和平。壬辰九十二歲白石老人。
鈐?。?/span>白石、人長壽
104×34cm
題簽:和平。白石老人造。鈐?。?/strong>老舍
備注:有1958年齊白石作品展覽會收件簽條,收藏人為老舍、胡絜青夫婦。
和平是齊白石非常喜愛的題材之一,用遠景處含苞待放的荷花和近景處那幾只令人垂涎的紅蘋果的諧音暗指了和平的用意,更營造了嬌艷而穩重的氛圍。整幅作品畫面簡潔,明快而豐富,寄托了齊白石內心的天真與童趣。
齊白石 菊花青蛙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黃花正色色非工,不入時人眾眼中,草木也知通世法,捨身學得牡丹紅。白石并題。
鈐?。?/span>木居士
136×33cm
出版:
1.《歷代風華》第188頁,文物出版社,2013年11月。
2.《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2》第40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
整幅畫造型大氣簡練,分披的菊花葉,傾斜的菊花桿,飽滿的花朵,調皮生動的青蛙,勾勒出一幅充滿張力的畫作。齊白石作畫筆墨尚簡淡化,卻有深刻的意義,沒有多余的贅筆,在寥寥勾畫的幾筆中傳達出許多情緒,筆墨趣味一馬當先。齊白石筆下的青蛙,就像是終日玩耍淘氣的孩子,自由自在,活潑可愛,齊白石可以說是菊花的知音,他筆下勾勒的菊花尤為嬌艷奪目。綜觀此作,筆法精妙,結構謹嚴,寫物逼真。
左右滑動查看全部
溥儒 觀畫圖
水墨紙本 手卷 1936年作
款識:丙子秋七月臨宋畫院筆西山逸士溥儒。
鈐?。?/span>心畬、半潭秋水一房山
引首:觀畫圖。吾師心畬先生丙子秋日在北平臨宋人觀畫圖,筆墨閑雅,無明清人習氣,真精品也。千禧春日君約傅申恭題。
鈐?。?/span>傅申之印、君約翰墨、觀復
卷尾題跋: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筆號云河,文成波涌。王維寫黃梅問道,心悟禪機,吳生畫老子出關,神參凈理。亦如右軍寫樂毅,則情多怫郁,書畫贊則意涉環奇。信志理中孚,心手相應,神超于物表,意達于毫端,遂弄宜僚之丸,可游庖丁之刃。若朝習削簡,暮已摛毫,未操刀而已割陳美景,而學制曾不上窺顧陸,遠法張吳,比于畫墁,毀瓦尚慚于食功,舉燭觀書何啟其詩義也哉。既書引首于前,復錄吾師寒玉堂論畫于后,庚辰上元于海藏寺,君約傅申恭書。
鈐?。?/span>傅申之印、君約翰墨
82×32cm
展覽:
1、“南張北溥——臺北歷史博物館藏張大千、溥心畬書畫作品集展”,遼寧省博物館,2009年7月4日-8月3日;
2、“南張北溥——張大千、溥心畬書畫展”,湖北省博物館,2009年8月12日-9月11日。
出版:
1、《南張北溥——臺北歷史博物館藏張大千、溥心畬書畫作品集》第170-171頁,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年;
2、《南張北溥——臺北歷史博物館藏溥心畬書畫精品》第47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3. 《李可染的世界》, 第120頁,萬青力著,臺北義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11月。
香港蘇富比2007春季拍賣會,第1123號拍品。
《觀畫圖》為宋人流行題材,直到乾隆皇帝,依舊樂此不疲,有郎世寧繪《弘歷觀畫圖》。溥儒以宋人為師,又是恭親王之后,自然耳濡目染。落款“臨宋畫院筆”,即此由粉本所臨寫。是幅松樹幾株、竹林一角。士人由兩位仕女攙扶凝神觀畫。士人所賞雪景圖,宣和裝裱,畫面宋韻,留白為雪,溥儒雪景有時名,此畫中畫儼然溥松巢平日筆墨,饒有別趣。畫面右側為主人坐席,童仆正炭盆取暖,左側童子正在為其展畫,想來興致正濃?!队^畫圖》同樣在“畫”與“觀畫者”之間營造一種交融反復的感覺,觀畫者如同進入畫家所營造的新時空之中。全幅舊王孫以簡淡為要,人物五六個,場景鋪陳,卻不見絲毫煙火氣,淡雅清雋,一派文人畫氣息,味淡而回味悠長,乃超然物外之逸品也。
于非闇 瑪瑙山茶花
設色絹本 立軸
款識:云南山茶花,濃艷甲天下,其中以瑪瑙紅更可愛,用牡丹來比,它是富麗之馀,還多山林逸氣耳。一九五七年三月偷閑寫此并記,非闇。
鈐?。?/span>于非闇、再生、非闇
64×42cm
于非闇的工筆花鳥,其勾勒能剛能柔,填色勻厚,在寫生、白描、渲染各方面都有深厚功夫,畫風雍容典雅,極具富麗堂皇之氣。畫家于非闇筆下的山茶花,正是抓住了“爛紅如火”的特點,以濃重的朱砂設色,極富視覺沖擊力。正面的葉子以花青和墨,背面則飾以石綠,一正一背,層次分明。細微之處更是交代分明,設色艷麗,所用之顏料歷久彌新,可知作者調制顏料之功,非同一般。
于非闇 書法
乾隆金箋 鏡心
款識: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戊子初秋晨起,展乾隆年制金箋紙,再録晉陶淵明《歸去來》辭。非闇于照扵玉山硯齋。
鈐?。?/span>于照之印、一字非廠
99×182cm
于非闇的瘦金體書法,靈動不失鋒芒,亂中有序,骨感但不失清秀。瘦金體正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畫,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這種瘦筋的字正適合題在他的工筆畫上,與畫筆相呼應。
錢松巖 遵義
設色紙本 立軸 1974年作
款識:遵義。一九七四年,錢松巖謹繪于南京。
鈐?。?/span>松巖、換新天
106×68cm
出版:
1、《中國美術家作品叢書—錢松喦》P17,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
2、《名家翰墨A38—錢松喦山水花鳥》P46,2006年。
3、《遵義晚報》第23版2008年1月15日發表。
錢松巖的作品,章法構圖極具變化,色彩運用形象且大膽,絢麗明艷、五彩斑斕、令人過目不忘,有其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語境。他強調骨法用筆,注重線條的質感與形態的變化,將畫面勾勒得盡善盡美!錢松巖有非常多紅色革命圣地的作品,意境深沉而廣闊。主要是因為在解放前夕,錢松巖為了生計,在各地的中學教書和賣畫,他曾親眼目睹了北洋軍閥混戰以及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舉動。所以,我們在錢松巖的畫作中也可感受到鮮明的時代氣息。他在六十歲后壯游祖國名山大川后銳意探索,創造出自己的藝術特色,巧妙把傳統技法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激發出熾熱的創作情懷,一批驚世駭俗之佳作躍然紙上,名震中外。
蔣兆和 和平
設色紙本 立軸 1978年作
款識:胡癡同志留賞,一九七八年夏日,兆和。
鈐?。?/span>七十有余
78.5×49.5cm
備注:上款人胡癡,1917年生,河北深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軍區《戰友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晉冀魯豫野戰軍《人民戰士報》社社長兼主編、西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1955年參加創辦《解放軍報》,歷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代總編輯、新華社代社長。2001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
小孩與雞,小孩與鴿,小孩與蜻蜓,這類小孩題材的作品多出現在蔣兆和晚年的創作時期。曾在中央美院指導教學的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說“在這樣一幅畫里,畫家蔣兆和在現實主義的形式中表現了小孩對作為和平的象征的鴿子的喜愛,我認為具有深刻的現代意義”。
李可染 笑和尚圖
設色紙本 鏡心 1980年作
款識:笑和尚圖。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吾童年在佛寺見有此聯,一九八〇年歲次甲午六月七日??扇緦懹趲熍L?。
鈐?。?/span>李、可染、延壽
65×42cm
此幅繪布袋和尚,題跋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吾童年在佛寺見有此聯,一九八〇年歲次甲午六月七日??扇緦懹趲熍L??!庇砂峡芍?,此圖繪于1980年,是李可染的晚年之作。李可染除善畫山水外,亦善人物,早年由石濤入手,清新簡逸,晚年人物水墨深厚,如此圖,衣衫用潤墨沒骨為之,淋漓中顯出層次,開相尤覺生動。整幅體現了李可染作品一貫具備的生動氣韻,意境開闊傳神,格調于濃重質樸中顯示凝練蒼勁的氣韻,熔文學性和造型美術于一爐。
李可染 春夏秋冬四屏
設色紙本 鏡心 1989年作
款識:
1.春牧圖??扇?/span>。
2.濃蔭浴牛圖,歲次己巳年,可染。
3.忽聞蟋蟀鳴容易秋風起。歲次己巳可染作。
4.松蔭放牧之圖。歲次己巳年,可染畫。
鈐?。?/span>
1.可染、陳言務去
2.李、可染、陳言務去
3.李、可染、師牛堂
4.可染、孺子牛、陳言務去
69×47cm×4
此幅作品作于1980年,李可染進入了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個人藝術顛峰期,其山水畫和以牛為題材的繪畫作品都達到了新的境界。李可染晚年所作的牧牛圖,多以淡墨、濃墨、焦墨,漬染、溢染之法出之,水牛的質感、動感躍然紙上,牛角及牧童衣紋線條,筆法古拙,極具力度感,筆力遒勁老辣,看似信手揮灑,卻處處妙趣橫生。牧童和牛就成了很好的對象和載體。雄偉的山水是他對精神的不斷升華,牧童與牛是他對靈魂的不斷凈化。在“峰高無坦途”的山水畫革新路上,不時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也算是很好的勞逸搭配,反映出李可染生命情調的兩個側面。
黃胄 春蘭
設色紙本 立軸 1962年作
款識:壬寅三月,黃胄作紅旗譜中之春蘭繡脯紅時節,惜其未能神似。
鈐?。?/span>黃胄、梁
88.5×47cm
出版:
1.《中國近現代繪畫精選集》第263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中國名畫家全集·黃胄》第90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黃胄作品集》附卷收藏卷(上)第6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4.《風雨十年》第166頁,中貿圣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5年。
主人公春蘭側對觀眾,坐在小板凳上。腳下嘰嘰喳喳的一群雞雛,將我們的視線吸引到春蘭正在做的刺繡上。畫家通過典型動作的設計,生動刻畫出人物內心活動和氣質性格,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春蘭是梁斌的小說《紅旗譜》中的人物?!都t旗譜》在五十年代初出版后影響很大,曾一再刊行。后來出版社擬再印豪華本送瑞典做書展之用,遂由作者的表弟黃胄代為創作人物插圖。黃胄為此曾專門赴蠡縣家鄉搜集寫生資料,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先后畫了兩套插圖。后來,黃胄又在此基礎上先后創作過許多背景、動作不同的中國畫形式的春蘭形象。
左宗棠 行書七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海中珊網得琪樹,天上玉堂森寶書。左宗棠。
鈐?。?/span>青宮太保愙靖侯、大學士章
170×42cm×2
左宗棠身為晚清重臣、湘軍名將,內平民亂,外定邊疆,武功卓著。戎馬一生,卻保留書生本色。左兼通文墨,擅書法,崇碑版,篆、隸、行、草兼善。這件七言行書長聯,文辭通暢,筆力雄健,風格豪邁,其書風剛健挺拔,下筆果斷,瘦勁的用筆、清峭的結字和疏朗的布局,依稀透露出一種躊躇滿志的盛氣。
曾國藩 行書七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小詩試擬孟東野,后學過呼韓退之。吉甫仁兄正之,滌生曾國藩。
鈐?。?/span>曾國藩、滌生
162×31cm×2
曾文正公被稱為一代完人,文治武功樣樣拿的出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楷模,他的書法也很漂亮。曾國藩有一套理論,他將乾坤之道富于書法,認為作字剛柔并濟,有理論指導,有勤奮支撐。書法里有乾坤,卻不止乾坤。
黃永玉 春夏秋冬四屏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
1.春禧。余少時浪游閩南,每于障巖見花田千百畝,而后每在天涯夢中憶及,至今六十年矣。湘西黃永玉于廈門。
2.清夏。家外祖住故鄉得勝營,小城一座,城門外面對荷塘,余每犯家禁,則滾一大木澡盆于池內,藏匿丈長之花葉之中,如下野軍閥入租界避難,然彼時龜蛇蛙魚共處一池,如佛家所云得大自在矣。湘西黃永玉七十有二作于廈門,乙亥秋日。
3.金秋。沅水流域多楓林,逢秋日于舟中,見沿岸秋林燦爛,天水熔金,唯春天迎春花差可比擬,然規模遠遜耳。湘西黃永玉,乙亥秋日于廈門。
4.冬鬧。四十余年前常蕩跡贛粵之間,二省交界處有嶺,名大庾,嶺上多梅,時游伴少年眾伙見如此規模梅山花海,嬉鬧山崖間,竟忘旅程。文革時憶彼時樂淘自由,不免人間天上之感,曾有詞記此舊事云:起坐聽夜聲,夢底胭脂痕。乙亥年秋日,湘西黃永玉于廈門,時年七十有二。
鈐?。?/span>
1.永玉
2.永玉、黃
3.永玉、何有齋
4.永玉、黃
178×47.5cm×4
展覽:“現當代中國水墨回望三十年(三)”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11月
黃永玉用排比大塊面地刷,使畫面具有很好的整體感,即所謂的“密不透風”,這種圖像基本上是吸收西法中做了很多的調整和處理。在筆墨手法上用筆用墨濃烈,筆觸大膽,看上去視覺很舒服,有厚重的美感;在色調處理上應用彩墨,水墨淋漓,這是黃永玉寫意畫的獨有特色,技法無人能比。
陳大羽 報春
設色紙本 立軸 1978年作
款識:報春。戊午國慶,大羽于滬。
鈐印:大羽、陳翱、大治之年、欣欣向榮
141×177cm
著錄:
1.《木棉情愫——嶺南名家精品大展作品集》,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5月。
2.《第二屆現當代中國水墨回望三十年》,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5月。
展覽:
1.“木棉情愫——嶺南名家精品大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5月。
2.“第二屆現當代中國水墨回望三十年”作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5月。
陳大羽繪畫擅長花鳥,尤精公雞,馳名中外,可以說“畫雞”代表了他大寫意繪畫的最高成就。此幅《報春》是陳大羽雄雞圖的代表作品,畫面上紅梅競放,雄雞筆直站立,墨色染潑相兼,極富濃、淡、干、濕等墨色變化,設色穩重中又有絢爛。怒放的紅梅中,一紅冠公雞引吭高歌,老辣夸張,威風凜凜,整幅畫面洋溢著濃烈的春意。綜觀其畫作氣勢渾厚奔放,筆墨酣暢有致,色彩鮮麗明快,意境清新雋永。他筆下的雄雞骨氣洞達,精氣飽滿,神采飛揚,催人振奮,深受喜愛。
謝稚柳 凌霄晴竹圖
水墨紙本 鏡心
款識:沐雨樓主人八十壽,為寫凌霄晴竹圖志慶,壯暮翁稚柳。
鈐?。?/span>謝稚柳、壯暮、壯暮堂
題跋:稚柳兄長予五歲,予八十年時,為作《凌霄晴竹圖》相贈,寓意深遠。自愧碌碌一生,有負老友期許。兩年前謝公米壽滬上,友好設宴慶祝,旋即溘逝,豈不痛哉!予曾撰文哀悼,頃延奎君裝成此幀,睹之不勝潛然。乙卯仲秋,龢溪仁愷時年八十五矣。
鈐?。?/span>楊、仁愷私印、沐雨樓
46×36cm
此幅謝稚柳的《凌霄晴竹圖》是楊仁凱八十歲生日時,謝稚柳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兩年后謝稚柳便駕鶴仙去,楊悲痛萬分,請友人將作品裝裱,并自跋作畫因由以作紀念。
上文所有作品均在絲路華興藝術中心二樓“古意今情——金秋洽購展”中展出
洽購作品咨詢價請與公司私洽部聯系。